城里卖不动的“水货”下乡找市场
今年3月,武陵区消委接到李女士投诉,称她2013年12月购买了一套140平方的商品房,装修完工后,厨房里的进水管接口处断裂,导致新房积水厚达3公分。新房成了“水库”,地板、墙壁、家具全被泡坏,损失巨大。经装修公司调查得知,原来是软管销售公司收购了一批劣质水管。这些在城里卖不出去的“水货”,却在农村大行其道,侵害着农村消费者的利益。
据消协统计数据显示,上半年消协组织受理房屋装修投诉中,关于质量问题的投诉高达43%。
一位知情人告诉我们,农村装修工程队往往与农村建材市场商贩相互勾结,推荐一些在城市没有销售市场的劣质家具、建材,而农村居民由于缺乏相关的装修、环保知识或出于对价格因素的考虑,常会上当受骗。
消委提醒消费者,应选择正规装修公司,要求其提供正规产品。一旦发现有伪劣产品,应马上向当地工商部门或消委投诉。
装修“游击队”打一枪换个地方
常德,经常在农村的装修师傅刘庆国告诉记者,在农村承接工程一般都是由客户承包全部的材料。懂行的人都知道,这样一来,赚的就少了很多。另外,农村装修新房工资普遍比城区的要低20-30元。正因如此,农户装修所用的工匠绝大部分都是临时凑在一块的散落在农村的“装修游击队”,没有经过正规的装修培训,只能凭自己的经验来装修,所以很难保证装修质量。
而大多数农户不懂装修,对装修质量无法监督。给工匠或工队留下了偷工减料的空子。等工程一完,工钱一结算,一旦发现质量问题,“游击队”早已经人去楼空,索赔维权已是难上加难。
在中小城镇,农装维修工程队这种打一枪换个地方的经营方式,比比皆是。
价格变“雾里花”结算时成“无底洞”
今年6月,浠水的罗先生准备翻修一套80平米的两居室。装修工程队口头报价11,000元,但在交付定金后,合同预算价格却升至18,000元,罗先生不愿签约,要求退定金,遭拒绝。
据知情人透露,装修前价格上玩“花招”,装修中再耍大忽悠,是装修队常用的招数。一些装修工程队将地面、墙面等工程项目拆分为拆砸、找平等多个单项,有的还以免费拆砸为诱饵,故意过度拆砸,之后再将“找平费”作为增项收费。还有的是利用合同中使用材料质量等级约定不明,造成低质材料高价收费。
农户在装修前的计划,常常在开工后不断在工匠的“建议”下不断扩大,结果是钱越花越多,装修面积越来越大,有的甚至超支一倍还多。农户是不装不愁,越装越愁。
据消委统计显示,在农村装修的投诉之中,是利用合同签约过程和合同条款设置消费陷阱,谋取不当利益的案件占32%左右。